日期:2019-03-24 19:11 作者:真理正气_真理正气网 人气:
新京报快讯(记者 何强)消费者权益保护事关民生民利。3月14日,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表示,从检察机关办案情况看,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呈现出新特点,其中之一是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几成常态。
使用微信等网上销售案件增速明显
孙谦称,互联网已逐渐成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重要手段和渠道,有的不法分子在新闻门户网站、搜索引擎以及各种医药、化工、招商、保健咨询等专业网站上投放非法广告,招揽业务,引诱消费者上钩;有的开设网站、网店,复制、拷贝商品信息,伪装成正规商家,或以“代购”“厂家直销”等面目出现,蒙蔽欺骗群众;有的利用网络通讯工具暗中串联,相互提供、倒卖假冒伪劣商品,形成地下产业黑色链条。
“值得注意的是,使用微信等网上销售案件近年来增长速度明显,线上犯罪总量不断增多。”孙谦说。
他表示,假冒伪劣商品多集中于群众日常生活消费物品,如日用品、食物、药品等,给人民群众健康、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后果。有的直接致人死亡,如广西谢某生产、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,其生产、销售的鲜羊奶直接致3人感染布鲁氏菌病而死亡。
此外,此类犯罪多为团伙作案、手段隐蔽。制售假冒伪劣犯罪活动往往都是团伙犯罪,成员之间多为亲属、老乡、朋友关系,彼此信赖,形成同盟。在整个产业链条中,各个犯罪行为涉及原料、生产、包装、商标等多个业务关系,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,线上线下一体化、违法行为组织化、产销分工精细化、境内境外链条化等特点更加明显。作案地点大多在农村、城乡接合部租用民房、废旧厂房或是其他企业对外出租的车间、厂房内,有的甚至在多地租房用于实施犯罪,一有风吹草动,便迅速切断联络销声匿迹,增大了查处难度。
受暴利驱动 网店卖家弄虚作假不易被发现
那么,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为何多发易发?
孙谦称,很大原因是受暴利驱动。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的成本通常很低,但推出市场后却可以赚取高额非法利润。同时,一些不法分子为获取更多利润,利用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,省掉了实体店销售产生的房租、水电等各方面支出,极大降低了成本。“不少犯罪嫌疑人认为有暴利可图,选择铤而走险,即使受到处罚,也难免再犯。”
孙谦表示,不法分子多选在偏远地区作案。不法分子大多租住偏远的城乡接合部、乡镇、农村的房屋作案,涉案人员往往使用化名或者以住宿为名租赁房屋,导致制假售假的地点屡禁不止。
此外,网店卖家弄虚作假不易被发现。孙谦称,如网店卖家付款雇佣“刷客”假扮顾客购买商品,并作出虚假好评,从而提高店铺等级、销量和搜索排名,利用买家从众心理,使其盲目跟风购买,不对商品真伪和质量进行鉴别,极易上当受骗。